8月7日的文章中,我们说到荷花以其优美典雅的姿态,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今天我们来一同赏析古今画家笔下的荷花,通过邮票了解他们的绘画技法与艺术精髓。
2011-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儒林外史》(6-1)王冕画荷
画家爱荷是对荷花精神的向往,以画荷花闻名的画家故事我们不难从邮票中看到。2011年3月21日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第一枚为“王冕画荷”,内容表现元代画家王冕在荷花池塘边,专注地观察白莲花、莲蓬与荷叶,手握一支毛笔准备创作。
明末清初,我国涌现出多位绘画史上的名家,八大山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其中八大山人与石涛墨荷作品都已选入邮票。
2002-2 八大山人作品选(6-3)墨荷图
2002年发行的《八大山人作品选》特种邮票,其中第三枚为《墨荷图》,画面上荷杆舒展高舞,犹如钢筋铁骨承受“炎凉高冠”的巨大压力,象征着朱耷忍辱负重和外圆细内强劲的晚年返朴归真的风骨。此图荷花有近2平方米,构图奇特,意境空阔。利用浓淡变化的墨色,抑扬顿挫的笔触,表现圆转苍劲的荷茎,大笔重捺的莲叶,轻柔婉转的荷花,组成了墨白灰层次丰富的画面,产生节奏和韵律,展示出满地风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尤其那足有一米五长的荷梗,使画面产生从下向上仰看荷花的效果。
2002-2 八大山人作品选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为四僧之冠。他以大笔写意水墨画著称,尤以花鸟画见长。他的绘画能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师法古人,又不泥于古法;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2009-6 石涛作品选
2009年发行的《石涛作品选》特种邮票,为6枚连印,其中第二枚为《墨荷图》,画面中荷花迎风挺立在池塘中,含苞待放的荷花与数朵盛开的荷花若隐若现,藏于繁茂的荷叶后。石涛笔下的荷塘景色,独有一番野趣,波光粼粼,苍茫有劲,画法与造境相映成趣。石涛题诗:“漫道花香叶不香,花时虽好叶时常。怜他出水舒仙掌,向月迎风碧舞裳。”为此画增添新意与想象的空间。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为中国画一代宗师。他擅画山水与花卉,早年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秀丽清奇,画面布局轻巧,人物描绘细腻,表现古朴民风;晚年用笔苍劲有力,集现代与传统之大成,以景物表达深远的意境。
T.44 齐白石作品选
而齐白石画荷在吸取八大山人、石涛以及吴昌硕笔墨精神的基础上,自创了“红花墨叶”画荷法:用饱满的洋红直接泼写荷花,衬以黑乎乎的浓墨叶和用焦墨写就的荷梗,在红黑、浓淡、干湿的对比变化中形成鲜明奔放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浓郁的民间审美趣味,传达了强烈的生命勃发意识,一扫传统文人画的荒寒之气,生机盎然,极具烂漫情趣。

T.44 齐白石作品选(16-6)荷花
1980年1月15日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共16枚,其中第六枚为《荷花》。碧叶红花挺立于池水之上;池水清澈明亮,鱼儿活泼的身影清晰可见,描绘出了大自然生动和谐的情趣和生机。
1997-4《潘天寿作品选》特种邮票
潘天寿与齐白石被称为当代花鸟画的两大巨匠,潘先生擅泼墨,其画作泼墨有“厚、重、平”的特点。1997年3月14日发行的《潘天寿作品选》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为“朝霞图”。题款:“朝日朝霞无限好,花光艳映水云酣。一九六四年甲辰初秋雷婆头峰寿。”印章:潘天寿印、宠为下、石雕、阿寿。此幅画作表现了迎朝阳,含晓露,伫立于晨曦之中的荷花。这块荷叶用多量的浓墨挥泼而成,荷叶边有一圈宽宽的墨晕,加上用笔的轻重、快慢,使浓墨中有许多小变化,显得非常厚重,而整片荷叶又是完整的整体,显得平实。荷叶的一边是用焦墨以铁铸般的线条,参差交叉,支撑着一朵怒放的红荷花,荷叶的另一端有几支挺拨的水草与荷花相呼应。整幅作品精炼而严谨。红的荷花,黑的荷叶,白的底色,三种颜色构成鲜明的对比,明快而有装饰感。画上的题款增添了作品柔美的情调。

1997-4 潘天寿作品选(6-2)朝霞图
在《朝霞图》中,潘天寿采用一些近似不等边三角形的浓淡墨色色块和线条构成荷叶和荷花,这是他深入研究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和构图规律,吸收了西方构成三角形、圆形、S型、斜线、直线等特点,把传统艺术推进到现代,是对几百年来中国画结构这个薄弱环节的突破,是立足于传统和现代审美观点相融合的代表作,堪称是“前无古人的”。

2010-15 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
2010年发行的《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邮票,图案是画家黄永玉先生为荣宝斋创作的大型画作《荷花》,这幅彩墨荷花图抽象中带有力道,邮票视觉冲击力极强,表现骄阳之下荷花争相斗艳的盛夏场景。

撰稿:杨晨
排版:孙旗
资料来源:《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中国集邮邮票百科微信小程序